一、什么是XX考研?
可能很多人考研人会疑问,25考研是2025年考研吗?当然不是!25考研是只2024年12月考研的同学,一般会在大四上学期的12月底参加考试,所以25考研一般是指2025年9月硕士入学的这群准研究生们。以此类推。
二、考研考试时间
考研初试一般在每年12月的倒数第二个周末进行,圣诞节前后,考研时间如下:
周六 08:30—11:30:思想政治理论(100分)或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200分)
周六 14:00—17:00:英语(100分)
周日 08:30—11:30:业务课一(数学或专业课一)(150分)
周日 14:00—17:00 :业务课二(专业课或专业课二)(150分
三、考研公共课试卷结构
考研一般由考研英语、考研数学、考研政治和考研专业课组成,部分不考数学的专业专业课是两门。
01 考研数学
理工类专业考数一、数二,经济类专业考数三,具体内容分布如下:
数一:高数60%+线代20%+概率统计20%;
数二:高数80%+线代20%;(不考概率统计)
数三:高数60%+线代20%+概率统计20%;
考研数学难度一般为:数一>数三>=数二。
02 考研英语
考研英语一:完型10分+阅读A40分+阅读B(即新题型)10分+翻译10分+大作文20分+小作文10分;
考研英语二:完型10分+阅读A40分+阅读B(即新题型)10分+翻译15分+大作文15分+小作文10分;
考研英语难度:英语一大于英语二。
03 考研政治
考研政治:马原24分+毛中特30分+史纲14分+思修与法律基础16分+当代世界经济与形势与政策16分;考研政治必考。
04 考研专业课
千人千面,不同学校、不同专业区别很大,相同专业不同学校相差也很大,具体可看要考学校的考研专业课大纲。
四、24考研复习日历
一般考研的3-12月为备考复习期,中间穿插网上报名(10月)、11月现场确认等环节。次年的2月左右出初试成绩,3月复试或调剂,6月录取,9月开学报到。
故24考研复习日历如下:
1、3月:准备阶段
全面搜集考研信息和资料,确定报考的专业和学校;
看考研经验和目标院校的专业课复习经验,确定考研复习计划;
购买公共课、专科课资料;
调整心态和学习状态;
2、4月-6月:基础复习阶段
重点复习英语和数学,打基础阶段,结合考研视频全程过知识点;
3、7月-8月:提高阶段
主要看强化视频、重点突破数学、英语阅读、专业课基础等,这个暑假建议留校复习;
专业课开始复习,多看经验贴,准备把握专业课复习过程;
英语重点在阅读部分,词汇、长难句保持;
数学:把所有基础内容全部复习完毕,基本完成第一遍刷题;
继续调整心态,保持健康、积极的复习态度;
4、8-9月:出考纲阶段
关注招生简章、考研大纲,看考研大纲变化;
5、9-10月:报名和差缺补漏、真题
考研报名和查缺补漏、做真题阶段,预报名(9月底)和正式报名(10月中下旬),这段时间复习是用于查缺补漏,做真题阶段;
6、11月-12月:模拟阶段
做真题模拟题,现场确认一般在11月;
7、12月:临考阶段
打印准考证、订考研房间;考研初试
8、1月-2月:复试备考阶段
根据复试大纲,准备复试;
9、3月-4月:复试
出考研成绩,进行复试;
10、3月-5月:调剂阶段;
11、6月-9月:录取、报到阶段;
恭喜你成为24级研究生。
五、24考研如何确定适合自己的学校?
考研择校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参考自己学校的学长学姐能考到的最好的学校是什么?结合自己和他的对比,适当确定学校层次。考研一定是个人野心与自身实力的平衡!
考研择校的第一步是什么?是对自我实力进行评估,知己知彼,知道自己什么水平很重要,对自己有个A数。
我们自我评估时,可以从客观上和主观上两个角度出发,客观上比如说:你的学校层次、你自己学校的直系学长学姐都考得哪?等等。主观上,你的学习能力和你能用来准备考研的时间有多少?等等这些因素。
如图所示,我们以满分100分为标准,我们可以从本科学校层次、查看本校本专业学长学姐考研的历史数据、个人基础和学习能力和复习时间长度四个方面给自己打个分,根据得分再去初步确定要考学校的层次。表格很简单,大家可以照着给自己打个分,结合自己专业的实际进一步完善对应的限制条款, 让量化结果更精准。
第1步:明确本科学校层次(满分15,打分区间:10-15)
我们可以将学校和专业排名分为四个等次,分别是:
01 强势985+普通985的强势专业+211特色强校(15分); (得分>90分可冲)
02 普通985的一般专业+211的强势专业+普通特色强校(13-14分);(得分>80分可冲)
03 普通211+一本强校(10-12分);(>75分可冲)
04 其他(一本、二本等其他双非院校)(10分)
对标看看自己属于哪个层次,对自身有个准确的定位,为什么要看着点,因为很多学校的确是看出身的,这很正常哈,假设甲乙两名同学的水平差不多,一个是985,一个是双非,你是老师你选哪个?高考前别人已经努力了,歧视与否是相对的,要有这个心理预期。
第2步:查看本校本专业的历史数据(满分15,打分区间:10-15)
在过去的3-5年中,自己学校直系学长学姐考到哪一个层级的学校居多,最好是哪所学校,距离你要考的学校的差距有多少,满分15分,给自己历届学长学姐打个分,可参考第一步的分数。这点直接找本校的学长学姐了解,或者去找辅导员、学校管招生就业的老师咨询。
第3步:分析你自己的学习能力(满分30分,打分区间:20-30)
比如数学、英语、专业课的基础和平时学习内容的效率、能力;还有本科绩点排名、竞赛、论文、奖学金等情况。
学习能力代表可能考到分数上限在哪; 本科绩点、竞赛、论文等决定了复试面试时可能得到的分数。但是如果分析一圈发现自己并没有特多能拿得出手的奖项等,也不用灰心,因为考研的绝大部分同学都没有。当然,受专业限制,具体专业具体分析,比如医学类的。
第4步:分析能用于考研复习时间(满分40,打分区间:30-40分)
是否至少从5月要开始了,能否保证每天平均8-10小时的复习时间;暑假能不能留校或找个安静的地方复习;实习时间长不长,比如有的同学暑假实习3个月。如果不考数学的话,时间可压缩到4-5个月。
考研初试成绩≈有效复习时长*学习状态*学习技巧,复习时间是基础前提,复习方法、状态是重要要素。如果你一天只能复习6小时,那么不建议你冲太高;如果每天都有8-10小时复习时间,可适当结合自身的实力,提升目标院校层次。
考虑到自身实力,给自己打个分,如果你觉得成绩比较好,复习时间也比较充分,可以冲985;实力次一点,稍微降低点目标选择。
>90分可冲第1档,>80分可冲第二档,>75分可冲第三档。这个数值大家自己估测,也可以根据自己专业特征,增加选项或再具体化,更精准些。
比如我本科双非,本科成绩还行,无竞赛、论文等奖项,参加过竞赛未得奖,有奖学金;自我感觉学习能力还挺好,认真学能听明白;每天复习时间可以做到不低于10小时,效率也挺高。那么,我的分数是:10+13+24+36=83分,可冲一般985,还是有些希望,前提是那所985相对公平,保守点就冲强势211。最后,我也是从双非一本一战上岸东南大学的热门专业。
六、考研报名时间
每年考研的报名时间一般是在9月-10月,9月底是预报名,10月中下旬是正式报名,所以24考研的报名时间应该在10月中旬,一般在10月25日截止。之所以出现预报名和正式报名,是为了怕初次参加考研的童鞋们不熟悉报名流程,但二者都是一样的,预报名成功后正式报名就不需要重复报名了。
注意,如果你目标院校已定好,那么报名要及时,防止考场距离自己过远,最好能在本校考,环境、饮食等都方便。
七、考研报名方式
研究生报名都是采用网报的形式,24考研的同学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即可进行报名,具体流程到时候可以参考官网给的流程,逐步进行即可。
八、考研现场/网上确认
具体现场/网上确认,要看具体省份的安排,考研的同学到时候关注起即可。但这个环节千万不要忘记,因为每年都有人忘记这个环节而不能参加考试。
现场/网上确认主要确认时间、地点两个要素,并进行照片采集。目前很多省份采取网上确认了!
确认时间: 现场确认(网上确认)时间由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根据国家招生工作安排和本地区报考组织情况自行确定和公布。 确认地点: 应届本科毕业生原则上应选择就读学校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 单独考试考生应选择招生单位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 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旅游管理、工程管理等专业学位考生和其他考生应选择工作或户口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 PS:现场确认地点就是确认你考试的地点在哪里,不是所有人都能在自己学校考,所以报名要趁早,因为每个考场人数都是有个总数的。 所需材料: 1、本人居民身份证 2、学历证书(应届本科毕业生持学生证) 3、网上报名编号(即网上报名成功后系统显示的9位数字报名号) 4、未能通过学历(学籍)网上校验的考生应在招生单位规定时间内完成学历(学籍)核验,根据招生单位要求提供相应核验材料。 5、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考生还应提交本人《入伍批准书》和《退出现役证》。 6、其它招生单位或报考点规定的相关材料
九、打印考研准考证
12月中旬开始,考研的同学到时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到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下载打印《准考证》。注意《准考证》正、反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有任何涂改或书写!
PS:可以多打印几份,并把电子档放在手机上,以防考试时找不到。
十、报录比、复试比是什么?
报录比是指你要学校专业的报考人数与录取人数的比例,假设你考东南大学电气工程学硕,2022年学硕考试人数298,录取人数30,报录比大约在9.9:1,也就是10个人报考基本上能录取1个人,一般10:1是热门学校热门专业的报录比水平。
复试比是指进入复试的比例,假设你考东南大学电气工程学硕,2022年学硕录取人数30,复试比一般为1.2:1,那么就会有36人进入复试,复试后录取30人,淘汰6人。考研一定是差额录取,最低比例便是1.2:1。所以,24考研的同学一定要重点关注这两点信息,因为它决定了考研的竞争激烈程度!
十一、考研我们竞争对手到底是谁?
对于考研的同学,我们要搞清楚我们考研时真正的竞争对手是谁?是那马上就要突破500万人的全部考生吗?并不是!我们考研真正的对手是:和我们考同一所学校同一个专业的这些人,还是假设你考东南大学电气工程,那么你的竞争对手就是考东大电气的这两三百人!
我们这里还是以东南大学电气工程为例,2022届考生总报考人数298人,考研录取人数30人,报录比约10:1,也就是10个人最终录取1人,专硕报录比6:1,也就是6个人考试最终会录取1人。
学硕最终录取30人,东大复试比是1.2:1,也就是会有36人进入到考研复试,淘汰6人。所以,在初试时我们首先要保证的便是自己的排名至少应该在前36名,当然,分数肯定越高越好!所以,24考研的同学,追求相对稳的话,应该保证自身的排名在20名以上为最佳,千万不要压着线进入复试,会挺悲催!
十二、考研收集学校资料时重点关注什么?
24考研的同学,了解学校的时候重点关注几个问题:
(1)报录比;比如录取10个人,100人报名,报录比就是10:1;
(2)复试比;比如录取10个人,12个人进入复试,复录比就是1.2:1;
(3)考试科目和考试大纲;
(4)是否歧视外校、是否歧视双非;
(5)加权总成绩是怎么计算的,看一下初试和复试所占比例,初试决定着是否能进复试,加权成绩决定着是否能录取;
(6)是否接受调剂,是否有校内调剂;
(7)每年录取的人数,其中考研录取的人数;
(8)其他;
对于哪些学校比较黑,哪些学校有歧视,知乎一下,很多人在分享经验,提前避坑,选择很多时候比努力更重要~
很多人可能不屑一顾,认为我一直在提复试歧视的问题,这个问题的确是双非和二本学校的童鞋必须关注的问题点。
十三、国家线、学校线、学院线、单科线?
考研4条线指的是:国家线、学校线、学院线、单科线,其中:
考研国家线指的是读研的基本分数线,也就是只有过了这条线才具备读研的资格,但国家线一般远低于学校线;
考研学校线:特指34所自主划线院校的校线,学校线一般高于国家线,学院线一般高于学校线。
考研单科线是数学、英语、政治、专业课的最低录取线,只有在总分和单科线都过了的情况下才有资格参加复试,当然,也有特殊情况,比如总分特别高;
十四、A类线、B类线、一区、二区是什么意思?
考研国家线划定分为A、B类,其中一区实行A类线,二区实行B类线,一般二区考研难度低于一区,改卷相对宽松些。
一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重庆、四川、陕西。 二区包括:内蒙古、广西、海南、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
十五、34所自划线院校包括哪些?
北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 天津:南开大学、天津大学 辽宁: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 吉林:吉林大学 黑龙江:哈尔滨工业大学 上海: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江苏:南京大学、东南大学 浙江:浙江大学 安徽: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福建:厦门大学 山东:山东大学 湖北: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 湖南:湖南大学、中南大学 广东: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 四川: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 重庆:重庆大学 陕西: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 甘肃:兰州大学
十六、考研调剂到底什么?
考研分数会出现三种情况:
1、考研分数>学院线,进入复试;
2、国家线<考研分数<学院线,进入调剂;
3、考研分数<国家线,考研失败。
肯定还有一些小伙伴考的并不理想,这个时候肯定要准备调剂了,但考研的同学不要寄希望在调剂上,一般没有好学校、好专业供大家选择,而且哪怕是很差的专业可能还需要去竞争,性价比极低!
十七、哪些人可以参加考研?
来自百度百科: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等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考生录取当年入学前(具体期限由招生单位规定)必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或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入学之日,下同)或2年以上的人员,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学业要求的,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4.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十八、专硕和学硕的区别是什么?
考研可分为学硕和专硕两种,一般是分开招生,学硕分数可能会高于专硕,但具体还要分专业,比如医学专硕就高于学硕。
二者的区别:
- 培养模式不同
原则上,学硕偏学术研究,专硕偏工程时间,一般学校会在培养方案和毕业要求上会有所区别,比如专硕需要一定时期的实习;毕业要求上学硕略高些(绝大部分学校是一样的)。
实际上,导师可能并不会特意区别培养,都是做项目,具体分工还要看导师的项目多少,项目多的组都需要抗项目,甚至抗不止一个项目。
- 学费和奖学金不同
一般学硕的学费是8k/年,专硕是1w/年。专硕学硕奖学金一般分开评选,按照人数多寡确定人数,比如我们学校则是1.2w-6k分为4等,根据奖学金评定方案进行评选。无论学硕还是专硕,基本上能覆盖掉学费。学硕学制一般为3年,专硕2-3年,以3年居多,比如我就是专硕,但学制也是三年。
- 就业区别
就业上专硕学硕区别不大,基本无差异。
- 读博区别
学硕研二可硕转博,硕博连读;而专硕一般需要在研三毕业后再考博。所以读研板块,专硕吃亏。
来自百度百科: 学硕其以学术研究为导向,偏重理论和研究,培养大学教师和 科研机构 的研究人员为主。 专硕的目的是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并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
十九、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区别?非全日制质的读吗?
1、非全日制和全日制的定义
全日制研究生:需参加全国统考,被录取后,获得统招普通高等教育研究生学籍,属于淘汰选拔制,择优录取。学习方式为每周一到周五在校学习。修满学分并通过毕业论文答辩后获得研究生学历证和硕士学位证书。其中,全日制研究生包括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和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
非全日制研究生:需参加全国统考,被录取后,获得统招普通高等教育研究生学籍,在基本修业年限或者学校规定年限内进行灵活时间学习,修满学分后获得普通高等教育研究生毕业证书及相应的研究生学位证书。属于淘汰选拔制普通高等教育,择优录取。
2、非全日制研究生与全日制研究生的相同点
2016年12月是非全研究生的重要节点,12月1日后录取的研究生从培养方式上开始区分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形式。非全日制研究生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在职研究生,传统在职研究生只有学位证(单证),而现在的非全日制研究生是双证在手的。
非全和全日制研究生的相同点:
1、均需要参加统考,毕业后均为双证,部分985的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分数可能比双非全日制的分数可能还要高;
2、很多学校的非全和全日制研究生的考试招生政策、培养和毕业标准,几乎完全一致;
3、官方规定:非全日制研究生和全日制研究生的学历证和学位证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且现实上非全日制的承认度和性价比越来越高;
4、2020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等五部门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 ,强调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就业权益保护,明确各地及用人单位应为不同教育形式的研究生提供平等就业机会和落户机会,不得设置与职位要求无关的资格条件。
3、非全日制研究生与全日制研究生的不同点
01 是否脱产
全日制研究生是录取后在校完全脱产式学习,而非全日制是非脱产式学习,可以与自身的职业工作或社会实践同步,灵活时间学习,一般为周末或晚上,所以一般非全日制考研尽量选择离单位近一些的学校。
相比较而言,非全日制研究生的优点有:
1、工作+学习两不误
2、课程安排灵活,不需脱产
现实是不同学校对非全是否脱产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有的学校甚至要求和全日制一起学习,或采取周末或和全日制研究生一起二选一,上课纪律和考核也相同,毕竟郭嘉把非全和全日制摆在了相同的位置。
在入学阶段往往要求和全日制同样统考统分,并且在培养阶段,课时量和课程质量相同,毕业论文要求相同,同样被盲审抽检并可能被延毕。学校都会要求全日制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同质量进,同质量出,含金量较高。
所以,对于上班族就需要额外注意:一是选择离单位较近或相同城市的学校读非全日制研究生;二是需要考虑周末是否加班,学习强度和工作强度都很大。
02 学费和奖学金方面
全日制研究生的学费一般在8000元左右,专硕学硕略有区别,部分学校专硕是10000,同样,不同专业可能也不一样。但全日制读研时会有几乎全员覆盖的学业奖学金和专项奖学金、国奖等相关奖学金,同时很多课题组还有劳动酬金(每月几百到一两千不等),同时会提供住宿。
相较之,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费一般在上万以上,部分达到10万以上,同时不提供奖学金、助学金等补助,同时不会提供住宿,这笔钱属于额外开支,尤其是需要租房的同学,尤其是在一线城市的这些同学,经济压力过大。
03 户口、档案、派遣证方面
全日制研究生档案会在我们毕业后转到学校;户口没有强制要求,一般同学都会选择不转,毕竟就业不一定在这个城市;毕业后会有派遣证。非全日制的同学则不会涉及到户口、档案的问题,目前是均不提供派遣证。
科普:派遣证的作用
派遣证的作用有:毕业生到单位报到的证明,用人单位凭就业报到证为毕业生办理手续;当地公安部门凭就业报到证为毕业生办理落户手续;学校相关部门依据就业报到证为毕业生办理档案投递、组织关系转移和户籍迁移等手续;是毕业生参加工作时间的初始记载和凭证。
但是,我要说但是了,因为非全日制研究生改革时间较短,很多人会把非全日制和在职研究生混淆,其实二者是有区别的,上述已解释清楚。由于易于混淆,所以社会认可度需要一定的时间来纠正,这点是目前最大的问题。至于学费更贵、学制更长、不提供住宿、奖学金、助学金等问题,其实我们相对都是有心理预期的,且与我们的直接目的不成正相关。
3、非全适合群体有哪些?
1、适合应届已找到工作且职业规划明确的同学;
2、工作多年,遇到升职瓶颈期或想提升学历或发展人脉或自我价值实现的在职人员;
3、二战、三战的考研人用于调剂(约占80%的非全指标)。
二十、非定向研究生&定向研究生的区别是什么?
研究生培养类别分非定向研究生、定向培养研究生、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研究生四种,我们一般可接触的为非定向研究生和定向培养研究生。
4种录取类别在培养方式、培养费用、毕业就业时都会有不同的政策。
非定向研究生:在录取时不确定未来的工作单位。在校期间享受国家规定的奖学金和其他生活待遇。毕业时应服从国家就业指导,在国家规定的服务范围内进行安排或实行双向选择。
定向培养:国家计划内定向培养,培养费用由中央或地方财政拨款,录取前,考生工作单位、录取学校、考生本人三方签署定向培养协议。档案、人事、户口、工资关系仍留在原工作单位,考生毕业后回原单位工作。
委托培养:是国家计划外委托培养,培养费用由考生单位提供。录取前,考生工作单位、录取学校、考生本人三方签署委托培养协议,不转档案、工资关系、户口,毕业后回原委托单位工作。
自筹经费:是国家计划外自筹经费培养。录取前,考生与录取学校签署自筹经费协议,培养费用由考生自己承担。档案、人事、户口、工资关系可转入学校,毕业后按自筹经费培养合同就业。
二十一、考研和保研的区别是什么?
保研比拼的是前三年的综合努力,考研比拼的是考研一年的努力,二者是完全不同的考察方式!可能在大家眼中,保研相对考研要容易些,毕竟现在考研人数已经快超过500万大关,但在我看来,二者各有各的难度!
看似保研不用经过长达6-9个月的辛苦复习,也不用和这几百人竞争,但真正保研的同学才知道,保研前三年到底付出了多少努力,比如要去刷绩点、去参加各种竞赛拿奖、去发表论文等等,这个过程其实并不容易。
而考研需要我们忍下6-9个月“寝室-食堂-图书馆”三点一线苦行僧般的生活,需要我们去和考相同学校的这一两百人直接肉搏,需要专注考研这件事而放弃很多身边的诱惑!
对于保研和考研,其实说不好谁更卷?想保研,尤其是对类似我这种双非的同学而言,可能真的需要在前三年很强烈的去卷才行,保持高分数、参加竞赛、发论文、做项目等等!而考研的话同样不容易,至少在复习的7-9个月里日夜奋战,就像我说的过上苦行僧般的生活才行!都不容易!
暂无评论内容